香港空間 香港主機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我院譯審李華生論文之翻譯標準探討
作者:管理員    發布于:2013-03-12 15:54:22    文字:【】【】【
摘要:翻譯標準探討

翻譯標準探討

關于翻譯標準,大概自有翻譯以來,就慢慢開始醞釀了吧。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譯員的需求,盛況空前,見所未見;翻譯作業所涉及的范圍之廣,波及各行各業,聞所未聞。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對翻譯的研究,包括對翻譯標準的爭鳴,更是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

我們這代人,就翻譯而言,是后輩小生。老前輩們為我們作了大量的基礎性的、開拓性的實踐和研究??梢哉f老前輩們的研究碩果累累,給我們后來的譯員留下了豐厚的遺產。鄙人所在的工作單位―─“江蘇省工程技術翻譯院”是工程技術翻譯界有一定影響的翻譯機構,翻譯作業期間常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處置的問題,每當此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經常要斟酌翻譯的標準,權衡不同譯法的得失,選擇一種安全系數較大的譯法。

翻譯標準應當包含哪些內容呢?為什么要包含這些內容呢?首先,進行翻譯作業時,必定會涉及到兩種不同的語言,那么對于語言的本質、語言的功能有所了解,對翻譯標準的討論不無幫助吧。而拙文《淺析語言的本質和翻譯的實質》”正是為了本文《翻譯標準探討》作個鋪墊而寫的。

為什么需要譯員進行翻譯這項作業呢?當一群語言互不相通的人們想要使用各自掌握的不同的語言進行相互交流,或者想要閱讀對方寫就的文字材料時,他們就無法直接利用語言這一工具進行交流、溝通了,他們需要借助其它的“工具”才能交流、才能溝通。譯員和翻譯作業的需求便應運而生。語言互不相通的人們借助譯員的翻譯作業實現了相互交流和溝通。此時,對于譯員來說,語言首先不是工具,而是信息的載體,是翻譯作業的對象和目標、翻譯作業的源泉和翻譯作業的產出。倒是譯員自身在進行翻譯作業時,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成了他人交流、溝通的工具了。在翻譯作業這一行為過程中,本來是工具的變得不是工具,本來不是工具的倒成了工具。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是是非非非非是、非非是是是是非”。這才是天經地義,才是自然法則,才是人間正道。只有這樣才能使得不能利用語言直接進行交流、溝通的人們借助譯員的翻譯作業達到相互交流、溝通的目的。譯員在實施翻譯作業時,不是譯員自己在與他人交流、溝通,而是為了他人與他人的交流、溝通而實施包含“解讀、敘述”兩個步驟在內的翻譯作業的,在實施這兩個作業時,譯員自身并不參與、也不容許其參與交流、溝通,至少不是交流、溝通的主體,而是他人與他人交流、溝通的工具。

翻譯時,“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b>變化的是語言,不變的是信息。進行翻譯這項作業時,是譯員將別人說過的話再重新說一遍,將他人寫出的文章再重新寫一遍。重新說一遍,重新寫一遍,還是他人言,還是他人文,不是譯員言,不是譯員文;也不能、也不容許是譯員言、譯員文。筆者在總結自己的翻譯工作經歷時曾不由自主地、不無感慨地寫道:說盡天下話,句句他人言;寫盡天下字,字字他人文。或許以譯員身分工作的同行們也都會有此同感吧。如果是譯員言、譯員文,就糟啦!就錯啦!為什么?如果是譯員言、譯員文,信息就不真了,而是失真了。不真了、失真了,翻譯作業還有什么意義呢?翻譯作業的意義便會蕩然無存。所以翻譯標準的第一條應該是“真”,即信息要真。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輕松。尤其是商業性的翻譯服務機構中的譯員更是如此。中國有句俗話叫“隔行如隔山”。同是國人,他人的專業、他人的學科、他人的行業,他人說的話、寫的文章,能聽懂、能看懂、能理解多少?更何況是外國人用外語說的話、用外文寫的文章呢?!因為這里也要包括專業性、知識性的話和文章啊,那就更聽不懂、看不懂啦。聽不懂,也得聽;看不懂,也得看。這是時代的要求、國策的需要,改革開放的必然結果。誰叫你干上翻譯這一行業的呢?!這是上帝賦予譯員的使命,你只能設法去適應它,而不能讓它適應你。尤其是商業性服務機構的譯員。要它適應你,“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就熄火啦;改革開放就只能變成閉關自守啦!這不是說大話、說空話,說的是實實在在的真情實話。

前人提出的翻譯標準首要的一條就是“信”,什么是“信”?實際上指的就是翻譯出來的語言——目標語言中所蘊含的信息要令人相信。要令人相信唯一的辦法就是信息要“真”。如果說語言是工具,那么語言就是用來交流信息的工具。一旦失真,語言就成了說慌的工具。譯員說慌,翻譯作業還有什么意義呢?!實施翻譯作業時,不能失真,一旦失真,就只能是“造假”。翻譯造假,還得了嗎?還能信嗎?這里的“真”就是“信”?;蛟S有人會說,既然“真”就是“信”,為什么還要提出“真”而不說“信”呢?我想“真”和“信”的視角不一樣?!罢妗笔且苑g作業的對象即語言文字本身為基點而論述的,而“信”則以對語言文字實施翻譯作業的人即譯員自身為本、而不是以語言文字本身為本而論述的,他人有他人的視角,鄙人有鄙人的視角。世界上的任何事和物,如果只從一個視角去看,只能看到一個面、一部分。要想看到全部,不換視角,不換方位能看得到嗎?再說,翻譯要不真,那就是失真。失真不就是造假嗎?翻譯要造假,翻譯還有什么意義呢?假的還有誰會信呢?還有何用呢?無人相信,一無所用。豈止如此,在有些場合,還會害人不淺。筆者曾在一次商務談判過程的休息期間,被用戶告知:“你們翻譯很重要,翻譯錯了,對我們從事商業工作的人來說,往往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前不久就由于翻譯的錯誤造成了一筆生意由賺錢變成了虧本,損失頗大?!痹诠こ探ㄔO中,由于翻譯的錯誤還會導致施工作業的錯誤,造成返工?!罢妗笔且钥陀^存在為對象,“信”則以人的意識為基礎,所以敝人愿取前者而不落窠臼?!罢妗笔欠g的靈魂,翻譯的生命線;翻譯決不能失真。一旦失真,翻譯的意義便蕩然無存!甚至還會害人不淺。失真,無信可言,“真”是翻譯作業的第一要義。

語言是一種信息的載體,這是從語言的功能、語言的本質上考量而說的。同時為了將信息準確、生動、形象地傳遞給他人,使他人得到的印象深刻、鮮明、具體,人們說話、寫文章又非常講究語言本身具有的藝術性,即語言藝術。語言藝術各人有各自的特點,體現在各人語言的風格上;同時各種應用文檔,都有各自的格式和風格以及習慣用語,或者稱之為“專門用語”、“專業術語”,以便規范對特定對象的描述,同時適合各種文檔的特點和要求,使描述的信息能規范、鮮明、形象、準確地傳遞給他人。在一些重要的文件、文本、文檔中,往往對一些重要的用語設置定義一欄。

翻譯作業必須講究信息要真,此外,還必須講究保持源語言的風格,即風格要同。對于文學作品的翻譯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文學作品形式多樣,體裁富于變化,各種類型的文學作品不僅以動人心弦的情節、絢麗鮮艷的風光,而且更以旋律高亢的音聲變換給人以文學作品的享受,而且也給人以語言藝術和情懷的熏陶。保持源語言的風格,即風格要相同、一樣或者近似、相似。對于文學作品、優秀的議論文等的翻譯應當如此;對于一些應用性文擋更應如此。為什么風格要同一、或相似呢?因為各種語言的歷史、社會、文化環境不同,語言的特點不完全一樣。中文使用的漢字是表意文字,英文等類使用的是表音文字,日文則是由表音、表意文字組合而成。漢語,一字一音,漢字的讀音難記。即便是使用漢字的日語,其漢字的讀音并非全都是一字一音,所以翻譯時除了信息要真之外,風格則要近似,因為不同的語言,尤其書面語言,形態相差較大,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樣,所以提出“似”這個標準?!八啤辈⒎堑蜆藴?,而是切合實際。中國的文學作品除了詩之外,還有詞一類,詞怎么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中有與中國“詞”相類似的文學作品的類別嗎?沒有。這是中國文學藝術特有的瑰寶,無以倫比。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風格上,就難以妙譯,也只能讓譯員各顯神通了。所以翻譯作業,對于語言藝術來講只能是借鑒,而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正因為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風格,所以翻譯才有境界高低的不同,翻譯才有魅力可言,翻譯的藝術也才是沒有止境的。所以筆者主張翻譯的標準,信息要真,這是絕對的;風格要似,這是相對的,而不是、也不能絕對。

上面講的內容主要是針對筆譯即書面語言的翻譯作業而說的,而口譯即口頭語言的翻譯作業則又有其自身的另外的一些特點。為什么口譯會有與筆譯不一樣的特點呢?因為書面語言的翻譯作業不一定是有特定對象的,而口頭語言的翻譯是有特定對象的。書面語言不管誰寫的,最終成文時總會基本通順,要表達的信息內容基本能清楚地表達出來。而且書面語言,寫完后可以修改,直到基本滿意為止。而口頭語言則“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庇腥顺隹诔烧?,一聽就懂;有人則稍有欠缺,或更有甚者,幾乎是顛三倒四,不知所云。口頭語言的表達,真可說千差萬別。筆者曾有一次印象非常深刻的口譯經歷。會議的主持者對他的一位同胞的發言提出建議說:你說話時先整理整理再說,你這樣說話叫人怎么翻譯???!。(這位會議主持者是一位老外)這句話的外語我沒有翻譯給我的同胞聽,當時在座的我的同胞不知道具體內容,當然要發問了:某某翻譯,他講的是什么意思???我照實地翻譯給他們聽了。當場馬上就有人不無感慨地說:“哎呀!你們當翻譯的真不容易啊。是啊,有的人講話顛三倒四,連他的同胞都聽不懂,你們還要翻譯出來,真難為你們了?!彼囊幌?,當時讓我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竟然能馬上設身處地地站在譯員的境地上來體諒譯員的難處。人們都說人與人之間相處相互理解難,可他不假思索地馬上就想到了譯員的難處,脫口說出這么一番話來。事后我將此事告訴了我的同事們,一個個都感嘆不已。我也只有在心里暗自告誡自己,要努力認真地做好自身的翻譯工作去答謝他了。我講這個例子,目的在于說明口譯情況較筆譯情況要復雜一點,筆譯忠實于原文便不會出什么大的差錯??谧g原則上也要忠實于源語言,但特殊情況下則要例外,尤其對于源語言的風格,有時則要“另當別論”了。這樣的提法是否更為恰當一些呢?提出來供大家參考吧。不能言者啰哩啰嗦,譯者也是唏哩嘩啦地翻譯出來,弄得大家都不知所云,無法聽懂,那還不亂了套嗎?這樣的翻譯作業還有什么意義呢?只能失去翻譯作業的初衷吧。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個例而已,這說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還是有些不同之處。書面語言寫好了,一般都會仔細檢查、斟酌一下,作些必要的修改??陬^語言則一邊想一邊說,有些人文筆很好,可口才就未必一定也是很佳了??陬^語言總不如書面語言嚴謹,有些出入,不夠確切,在所難免。但雙方交流也快,當場發現問題,馬上就可以糾正,直到相互溝通、認同為止。而作為譯員來說,口譯就不能象筆譯那樣了,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譯,一般情況下,將源語言中包含的信息解讀出來,再用目標語言準確地、鮮明地將該信息描述出來即可。決不會有任何譯員會將啰里啰嗦的源語言也翻譯成啰里啰嗦的目標語言。保持源語言的風格,對于口譯而言,應當擇優而用,對于有所欠缺的源語言,則應避缺趨優,而不能抱殘守缺。即口譯不能一味地拘泥于源語言的風格,譯員要善于變通,好的風格要吸收、采用,對于有所欠缺的,則要在信息不變的前提下,盡量用明快的目標語言將其中包含的信息表達出來。所以口譯的標準與筆譯的標準還是有所不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也只是管中窺豹,陳述一孔之見罷了。

再者,翻譯時語言要準確、規范、通順。尤其專業術語、用語的翻譯要到位,要符合各自不同的專業、行業、學科固有的表達、描述方式。對于工程技術翻譯來說,翻譯時要說內行話,而不要說外行話。如果專用術語翻譯到位了,即便其它日常用語的翻譯有所欠缺,讀者、用戶也能準確理解、準確解讀。反之,如果專業術語、用語翻譯得不到位,即便專家也難以聽懂、讀懂譯語和譯詞的含義。有時甚至會影響到對一段或整個文檔、說話的正確理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重要的業術語、用語是整個文檔、或整個講話的“詞眼”,是翻譯中的重中之重。只要專業術語、用語翻譯到位了,即便翻譯過程中有一些其他支支節節的詞語的翻譯有點不到位,工程技術人員也能以其雄厚的專業知識“消化”掉這些問題。因為他們有雄厚的專業知識作后盾,有這種能耐。給專家、給專業技術人員當翻譯,只要翻譯出前面的話,后面的內容不翻譯,他也能知道個大概;甚至翻譯錯了,他還會給你糾正過來。這時,翻譯作業不僅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學習。為什么翻譯用戶喜歡使用有經驗的譯員呢?因為他們翻譯多了,學習也多了,不僅翻譯的經驗多了,更重要的是學習到的知識也多了。給內行、專家、對自己的工作、作業非常熟悉的用戶當翻譯,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學習。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有雄厚的知識,翻譯時,點到即可,無需句句詞詞譯出來。否則還叫什么工程師、專家呢?!人們常說“一字值千金”,對翻譯來說,重要的專業術語、用語就是此謂也!在一些重要的文檔里,往往會設置“定義”一欄,對重要的專業術語、用語限定其含義,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異議,從而保證說話和文檔的用詞造句在該專業、行業、學科的特定的一義性,原因就在于此。原“江蘇省工程技術翻譯院”的譯員為什么要不斷地學習呢?為什么還要在翻譯人員之外配備工程師作技術校對呢?就是為了保證專業術語、用語翻譯的準確性。

為了保證專業術語、用語翻譯的準確性,雖然學習花去了一定的時間;雖然原本由一個人來做的事情現在由兩個人來做了,但翻譯的質量保證系數增大了,作為服務單位在用戶中的信譽就高了。同樣一個詞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專業、行業、學科會有不同的含義,翻譯時必須符合各自特定場合時的需要,選用含有恰當的詞義的詞匯來翻譯,以便做到既準確又規范。同時要注意譯語的通順。這樣的要求似乎不高,可是對于日、中互譯來說,往往是個不小的問題。為什么呢?大概與日語和漢語的語序不同的緣故有關吧。漢語的語序為主、謂、賓結構,而日語的語序則是主、賓、謂結構;主語、賓語為名詞或名詞化結構的詞語組成,問題往往就出在名詞化結構的詞語的翻譯上,翻譯得不到位,意思表達不清,其中包含的信息就會出現偏差。

還有,翻譯是否有統一的標準呢?至少到目前為至,尚未有統一的標準。為什么尚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呢?因為各人有各人的認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這并不奇怪,實屬正常。為什么對翻譯標準的認識會不一樣呢?其原因或許可列出好幾條,其中對翻譯標準的討論,就翻譯標準而論翻譯標準,對翻譯的研究、討論,往往站在譯員的視點上去研究和討論,大概也是原因之一吧。翻譯作業,不是為譯員自身進行的作業,是為他人進行的作業。說到底,職業譯員,說話、寫字,不是說自己的話,不是寫自己的文章;也不是為自己說話,也不是為自己寫文章。是說他人已經說過的話,是寫他人已經寫出來的文章;并且是為他人說話,是為他人寫文章??傊痪湓挘悍g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的特點是“用戶是上帝”。迄今為止研究翻譯標準,幾乎都是譯員自己在討論,也就是說譯員自已討論自已的作業標準,上帝呢?就放到一邊去了。這樣的翻譯標準的討論還有什么好結果?翻譯標準的討論,都是知識分子在討論吧,或者還有大翻譯家呢。一旦忘記了服務對象,忘記了用戶,忘記了上帝,什么“知識分子”、“什么翻譯家”,都不靈了?;蛟S有人要說,你這話有商業性的味道。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翻譯服務就是要實現有償服務嘛,有償服務就是商業性服務,有商業性的味道實屬必然。哪一個翻譯服務機構派出譯員擔任翻譯不收費?哪一個使用譯員的機構和個人不支付翻譯費用?這有什么不好呢?學術討論就哪么高尚嗎?難道要讓我們回到物物交換的時代去討論嗎?可惜啊,那樣的時代有翻譯這種職業、有翻譯這個行業嗎?反過來說,在討論翻譯標準的時候,卻必須站在譯員使用者的視角上去考慮,因為翻譯行為是譯員自己的個人行為,但翻譯行為是他人需要的、是為他人服務的。所以翻譯得好不好,首先應由譯員的使用者或翻譯服務的接受者來評價,至少要站在譯員使用者的視野上考慮翻譯的標準,而不是僅僅只站在譯員自己的位置上考慮翻譯標準。換位思考是正常的,沒有換位思考,至少是不全面的,即:是有欠缺的。甚或可以說是不尊重源語言的創作者和演說者以及目標語言的接受者即讀者和聽者。翻譯行業是服務行業,天天在說用戶是上帝,研究、討論翻譯標準把用戶放在一邊,眼中只有譯員自身,能行嗎?因此,在研究、討論翻譯標準的時候,站在接受翻譯服務的一方即用戶的位置上考慮有關翻譯標準的問題應屬正常的、應該的事情;也是促進提高翻譯質量所需要的。而這種換位思考翻譯問題的方式在不是商業性的翻譯機構中,尤其在學校外語教學部門和政府的有關翻譯管理機構中更是少見,似乎翻譯作業只有譯員去研究、考慮才是天經地儀的,才是神圣的,而站在譯員使用者的立場上考慮翻譯作業和翻譯標準的思維方法卻反而被忽視了,而且這種忽視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這是翻譯標準討論的悲哀。用戶是上帝,研究翻譯作業的規律、及其標準,忘記了上帝,其結果能完善、能完美嗎?這是我們譯員和翻譯研究機構以及外語教育機構的悲哀?。?!也是翻譯標準缺乏一個相對成熟的標準的原因之一吧。如果一味沿用古人的訓條而一成不變,還有什么時代意義呢?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證譯件的時效是與保證翻譯的質量同等重要的、這也是翻譯的核心之一,可以說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性翻譯機構的生命線,也是翻譯競爭力的體現。作為商業性的譯員,我們對此念念不忘。翻譯機構,根據“用戶是上帝”的命題,譯員是服務者,是為上帝服務的,豈敢不尊崇上帝的要求去服務呢?!翻譯得不好,用戶下次就不會再來。反過來,翻譯服務令人滿意,不僅老用戶會源源不斷地提供翻譯業務,而且老用戶還會主動介紹新用戶到你這里來。我所在的翻譯機構,可以說新用戶大部分是老用戶介紹過來的,用戶不僅是上帝,同時還是我們翻譯業務的介紹人,是不需要支付工資的業務員。

譯員由于各自翻譯實踐的不同,對翻譯作業的認識自然會有差異。而且使用譯員的人,他們對譯員的要求也會因人而異。這不奇怪,實屬正常。正因為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翻譯實踐和譯員使用實踐提出來的,他們的見解非??少F。各人的翻譯實踐不同,各人天生的悟性又有差異,對翻譯作業的認識有差異,實屬正常。正因為譯員,其實我自己,在不同的場合,對我自己的翻譯作業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標準。為什么?翻譯作業的實踐告訴我:翻譯行業是服務行業,服務的對象——用戶,他們的要求、他們的接受能力也會有所不同,他們對譯員和翻譯作業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有側重。譯員不是為自己翻譯,而是為他人翻譯;“用戶至上”,“用戶是上帝”嘛。商業化的翻譯,必須滿足用戶的要求,不是看翻譯行業內部本身有什么標準,有什么規則,這些標準、規則只能作個參考,真正的標準是由用戶來確定。然而,用戶也是各色各樣,并非鐵板一塊,他們對翻譯作業的要求,他們自身的業務水準也都是參差不齊,所以必須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在滿足各個用戶的各自不同的要求的同時,還必須兼顧一般的翻譯標準。即便是在同一個用人單位為不同的人進行翻譯,對于有工作經驗的專家和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翻譯作業的具體做法也會有所差異,并不完全一樣。給專家當翻譯,只要翻譯出前面的話,后面的他就知道了,你翻譯得不到位的地方,他還會給你指正過來。在這樣的時刻,充分體會到翻譯不僅是一種服務,而且也是一種學習,對于我來說,受益非淺。對于年輕一點的,則必須一字不漏地譯出來,對于他不理解的要耐心地聽他的提問,詳盡地翻譯出來給另一方聽,讓另一方給予詳細的解答,直到他聽懂、理解為止。

也就是說,翻譯標準,有時是二元化的,既要有適合所有翻譯作業的統一標準,又要有適合特定場合的翻譯作業需求的特定標準,尤其在口譯時,更是如此。

總而言之,翻譯標準筆者主張:信息要真、風格要似、語言要準確、規范、通順,簡言之則為“真、似、準”。其中口譯,風格要擇優而用。

翻譯界的同行們,讓我們在翻譯實踐中,以精湛的翻譯技藝在翻譯戰線上為中華的復興、為國人在國際舞臺上與世界各國友朋的精彩表演大書特書、朗朗譯誦吧!

 

                                                                   

 
 
腳注信息
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9-2010 江蘇省工程技術翻譯院有限公司    網站ICP備案號:蘇ICP備06044368號

 

 

 

zboss.cn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_国产成人久久av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综合二区小说_亚洲综合AV日韩AV一区二区